織金縣營上古寨。(作者供圖)
《織金縣志》(作者 供圖)
在貴州西北部高原的懷抱中,有一處隱匿于群山之間的古老村落——織金縣營上古寨。營上古寨位于織金縣城東南部的龍場鎮陽光村。它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寨子。說它特別,是因為它建于一座巨石之上。一般村落的建設都是依山傍水而建,營上古寨卻有些例外,僅依山而未傍水,建于懸崖巨石之上,這是極少見的。
我認識營上古寨,緣起于地方志。營上古寨作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,按照省里的要求,需要編修傳統村落志,為了推動《織金縣營上古寨志》的編修工作,2022年3月18日,我初到營上,對于營上古寨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。
前往營上之前,我查閱了大量志書,志書對營上的記載寥寥數語?!犊椊鹂h志(1993—2013)》有兩段關于營上古寨的記載,第一段描述:“營上古寨位于龍場鎮境內六沖河與三岔河交會的營上,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。此寨多民族雜居,保留著完整的古建筑藝術風貌。古寨環境優美,人杰地靈,曾經孕育出近代織金女革命者王素。”第二段:“營上古寨位于織金縣龍場鎮,是一座坐落于三面懸崖形似大象的臺地之上,古寨邊有一座巨石壘就的碉樓,高大雄偉,在一片民居中顯得非常突出。古碉之下有用石塊砌就的院墻,為劉姓大戶人家,世代傳承的木結構四合院,是這里最大的一個院落。懸崖下是一條壩子,名為干河壩。上下綿延10余里,當春天來臨,十里菜花,滿地鋪金,風景尤為迷人,是文人墨客踏青采風神往場所?!?/span>
來到這里,時光仿佛凝固,古老的石頭訴說著歲月的滄桑,每一塊青石板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;來到這里,每片青瓦輕吟低唱,記錄著風雨兼程的故事,每一道裂縫都刻畫著時光的痕跡;來到這里,古井靜靜守望,汲取著大地的精粹,每一滴清泉都流淌著生命的活力;來到這里,古碉屹立不倒,見證著時代的變遷,每一面墻都鐫刻著往昔的輝煌。
營上古寨,是一座有悠久歷史的寨子,就連營上這個名字,都積淀著深厚的歷史底蘊。據載:清乾隆四十九年(1784),王文鳳由遵義遷居織金龍場干河,至營上的第三代子孫王廷賢有四子。王廷賢歷來重視教育,其長子王正邦天生神力,自幼好動,王廷賢因材施教,讓其習武,后來考中大定府武秀才,被授予云騎尉。后因當地匪患嚴重,王正邦請命回家武裝鄉勇打擊匪患,他選擇三面絕壁、易守難攻的寶地扎營,營上之名由此而來。
營上古寨坐落于巨石之上,背靠青山,面臨百畝良田,清澈溪流圍繞良田沃土流淌。春日,良田里是一片金黃色的油菜花,景致極美。走進古寨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蜿蜒曲折的石板路,它們像一條條細膩的脈絡,貫穿整個村落的每一個角落。沿著石板路前行,可直抵良田小溪。寨中是錯落有致的古建筑群,它們依山而建,層層疊疊,宛如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。
營上古寨作為全國第二批傳統村落,于2015年5月被列入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擁有一定數量的古建筑群。這些古建筑群現存民居主要是清末民國時期建造。王永年故居、鄔家洞石洞房、王家大院、劉家大院、趙家大院、李氏民居、王家民居和古井、古橋、古碉等成為省級、縣級文物。2013年著名導演馮小寧拍攝抗戰題材片《落經山》就在此地拍攝,多處景點占了該片將近四分之一的取景。同年,央視4套《遠方的家——百山百川行》專題欄目也在此拍攝了專題片。
古寨的建筑風格古樸典雅,房屋為木瓦結構,青石地板,堅固耐用。屋頂覆蓋著厚重的青瓦,歷經風雨依舊堅挺。
古寨出入口處有一座古老的碉樓,位于小坡上,坐西北向東南,建于民國初年,屬當地富戶所建做防盜之用,一層平面為正方形,高四層,在東南面開門,方首,頂蓋小青瓦,在碉樓二、三層有窗、槍眼。用厚木方做雕門,雕四壁用方塊青石砌成,是整個村落的守護神。登上碉樓,可以俯瞰整個古寨的風貌,遠處的山巒、近處的田野盡收眼底。站在這里,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,感受到這片土地上的故事和傳說。
營上古寨不僅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,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。營上建寨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間??滴跛哪辏?665),邱業任平遠府知府后劃編里甲,營上屬隴胯則溪懷忠里二甲所轄;民國時期推行保甲制度,營上編入三區啟文聯保;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先后歸龍場區、化起區管轄,并改營上為陽光,后設立陽光大隊;1984年建鄉換屆,將陽光大隊更名為陽光村,原場壩、營上、營門、化起落、大寨、花坡、何家巖腳、母豬巖腳、下壩、小偏坡10個生產隊更名為村民組,村委會駐地設在營上組古寨內。2012年,村委會駐地遷址花坡組沿用至今。2021年,陽光村轄場壩、營上、營門、化起落、大寨、花坡、何家巖腳、母豬巖腳、下壩、小偏坡10個村民組。這里的人們還保留了許多傳統的習俗和節日,每逢節日,村民們身著盛裝,載歌載舞,展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情。
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,營上古寨就像一顆鑲嵌在貴州高原上的明珠,靜靜地散發著它獨特的光芒,不僅見證著歷史,更承載著文化。
(田平)
一審:羅忠顯
二審:付芳婧
三審:申謀
文章評論
其他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