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大早,走進貴安新區湖潮鄉蘆貓塘村,就能聽到村民們熱烈的討論聲。
“現在去地里摘菜,小推車能直接推到田邊,大把的菜摘下來,一車就輕松拖出來咯!”
“可不是嘛!以前背肥料去地里,那可太費勁了!”
“以前那田坎又窄又難走,上了年紀的走個來回要花好長時間呢!”
…………
看到記者,村民王地軍熱情地迎上來,“快來看,就這條道,我家地在盡頭,現在順著走直接能到!”
今年9月的壩壩會上,村民劉興珍提出修一條生產便道,得到村民響應。村“兩委”和駐村工作隊當場表態:“馬上干!”隨后,他們迅速實地查看,研究方案和資金來源。
沒多久,利用駐村工作經費以及村集體出資,4.85萬元的資金到位。村民們也積極配合,熱火朝天地加入到施工中。10天工夫,一條長485米、寬1米的便道順利完工。
這條便道不僅解決了行路難題,更是架起了干群“連心橋”。
曾經,蘆貓塘村可是個讓人頭疼的“落后村”,各種問題錯綜交織:4個村民小組地域分散,脫貧戶和監測戶較多,歷史遺留問題不少,產業發展也受阻,人均耕地少,村民們在移民搬遷后缺乏歸屬感,對村干部的工作更是有些不理解和抵觸情緒。
鄉村治理,如何破題?
駐村工作隊與村“兩委”共同研究,盤算著要實實在在解決更多的問題。
于是,一系列暖心舉措落地:幫48戶村民解決了房屋漏水的煩心事;開設“第一書記作業輔導班”,為村里300多人次的中小學生輔導作業;2.5萬余斤西瓜滯銷時,他們東奔西跑,成功把西瓜全部售出;紅薯上市的季節,通過社區團購方式,幫村民銷售了6萬余斤紅薯……
不僅如此,村里還申報并爭取到66萬元的基礎設施修復建設資金和馬鈴薯產業農資補貼,目前已全部落實。
一件件實事好事做到了村民的心坎上,如同涓涓細流,匯聚成了村民與干部之間的信任之河。
走在這485米的生產便道上,不遠處兩個黑色大棚特別顯眼。駐村干部彭昌柱介紹:“這是今年村里試驗種植羊肚菌的大棚,黨支部副書記周遵貴二話不說,免費拿出了自家的地做試驗。蘆貓塘組組長汪發林還主動墊錢修建大棚呢!”
干部帶頭干,村民態度也從一開始的觀望,慢慢變成了主動關注、支持配合。村民自發成立產業發展討論小組,大片的向日葵、油菜種了下去。
這下子,蘆貓塘村算是徹底撕掉了“問題、怨氣、矛盾”的標簽,變成了一個充滿希望和活力的好地方。
去年通過盤活村集體廠房和漁塘,蘆貓塘村集體收益超過20萬元。今年在此基礎上,通過經營櫻花節集市、建設壯大“村集體經濟試驗基地”、統一對外銷售紅薯,村集體經濟收益大幅增長,預計集體收益將超過40萬元,實現比2023年翻一番的目標。
當下,蘆貓塘村成功爭取到了500萬元的移民項目資金用來打造美麗家園。11月,4個組同時開工,預計年底就能完工。機器轟鳴聲中,青磚青瓦仿古圍墻正勾勒出一幅美好的鄉村善治畫卷。
?。ㄙF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金忠秀)
一審:羅忠顯
二審:付芳婧
三審:申謀
文章評論
其他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