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上利用刺梨釀制刺梨酒的記載,最早始見于清道光十三年(公元1833年)吳嵩梁在《還任黔西》的詩句:“新釀刺梨邀一醉,飽與香稻愧三年”。比此詩稍早或稍晚的貝青喬的《苗俗記》載:“刺梨一名送香歸……味甘微酸,釀酒極香?!钡拦舛辏ü?840年)的《思南府續志》:“刺梨野生,實似榴而小,多刺,其房可釀酒……”同年《仁懷直錄廳志》亦有刺梨酒的記載。道光三十年(公元1850年)的《貴陽府志》,有“……以刺梨摻糯米造酒者,味甜而能消食”的記載。章永康《瑟廬計草》:“葵筍家家餉,刺梨處處酤?!睋恫家雷搴喪贰份d:“花溪刺梨糯米酒,馳名中外,它是清咸豐同治年間,青巖附近的龍井寨、關口寨的布依族首先創造的”。
早年的刺梨糯米酒,以布依族、苗族、仡佬族同胞在山村家釀自飲為主,瓦壇釀制,土碗盛飲,饒有農家風味。20世紀40年代初,花溪青巖古鎮辦起了幾家手工作坊。少量生產。新中國成立后,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刺梨酒的發展。20世紀50年代中期,又將由幾個作坊合并而成的原青巖酒廠,遷到青翠的花溪酒廠。
刺梨糯米酒屬黃酒,生產工藝為淋飯法。古老的傳統工藝用干刺梨和糯米一起蒸煮,拌入曲藥入缸發酵,濾出酒汁飲用。酒中含有大量葡萄糖和淀粉細粒,粘度大,較稠濃,未經加熱殺菌和下膠處理,沉淀較多,容易酸敗,不能遠銷。為了開發傳統名產,花溪酒廠的工程技術人員經多年攻關,70年代前期改進了傳統工藝,選用精白糯米為原料,用純凈甜美的花溪水釀為甜酒;再與貴州特產的刺梨共同發酵,經轉制、澄清、加熱殺菌、下膠、過濾等工序精制而成。從投料到成品出廠,生產周期半年以上。改進后提高了質量,提高了透明度,不會酸敗,結束了不能遠銷的歷史。刺梨糯米酒色澤澄紅,晶瑩透明,香氣柔和幽雅,帶有獨特的刺梨芳香,味醇厚甘美,酸甜爽口,酒體融柔協調,很少根據國內外市場不同的要求,酒度為15~17o,糖為26%,酸度為0.5%左右。刺梨糯米酒不僅味美,而且含有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氨基酸、維生素C和活性物質。因此倍受國內外人們的歡迎。貴陽中醫學院、貴州農學院和北京醫科大學等都證實刺梨能防癌抗癌,還有防治冠心病,抗心絞痛,降低膽固醇等作用。曾經引起香港報刊以《茅臺故鄉另一名產貴州刺梨糯米酒抵港》為題報道說:“酒味芬芳醇郁,開樽馨香,滿室皆春,未飲先醉。酒中含有多種維他命及葡萄糖,最宜在工作后,飲一杯消除疲勞,同時健胃補脾,滋潤補血,補中益氣,幫助消化。婦女產后,病人初愈,凈飲、浸藥均宜,能迅速恢復身體功能”。
文章評論
其他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