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條路,一段“鄉愁之旅”
——花茂村推進“四好農村路”建設見聞
仲夏,山間的風順著溪流帶來了自然的清涼,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開始進入旅游旺季。
午飯時間,村民王治強經營的“紅色之家”農家樂一桌難求,在他精心打造的雅致小院里,可容納200多人用餐。
妻子黃國琴手腳麻利,做得一手好菜。好環境和好服務為兩口子贏得許多“回頭客”。
“紅色之家”也是花茂村開起來的第一個農家樂,因山間墻壁留有當年紅軍宣傳標語,又有茍壩會議這段紅色歷史而取名。
路通業興,“紅色之家”每天接待著慕名而來的食客,他們大多從遵義市區方向出發,開車一個小時就能抵達花茂。
客人來之前,一項特殊菜肴——盬子雞需要提前預訂,而盬子雞的器皿盬子,是花茂村傳統特產的土陶,用來燉雞、煲湯味道鮮美。
對于有近40年土陶制作經驗的母先才而言,制作盬子的技巧已爛熟于心。說話間,他挽起袖子開始和泥,手中的白泥在拉坯機上漸漸成型。
“最近幾天,我接到了3批訂單,都是來自研學團隊的?!蹦赶炔鸥嬖V記者,花茂村曾經荒田遍地,茅草叢生,20世紀80年代路況很差,全是泥石子,好不容易運出來的陶器途中就損毀大半。
2014年全村修好硬化路后,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也讓這項古老的技藝在傳承中煥發新的生機。
路修好的同一年,母先才開設母氏陶藝館,土陶產品的運輸問題得到解決,他做起了訂單生意。
發達的農村公路網絡,讓陶器實現了線下門店和線上電商的銷售。接著,他把工坊變為集制陶、研學、餐飲、民宿為一體的陶藝館,在村里很有人氣。
如今,母先才與50多個學校合作,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并學習土陶制作。而“紅色之家”的游客也源源不斷,院子里的地板被踩得光滑發亮。
如今的花茂,公路四通八達,漫步村落蜿蜒小徑,耳旁有清脆悅耳的鳥鳴,一步一景在花繁葉茂中綻放迷人鄉愁。
2021年,為更好地宣傳茍壩會議紅色文化及花茂村鄉愁文化,當地再次對該路進行提升改造,按照四級公路標準建設,并打造了遵義市播州區楓元至茍壩紅色鄉愁路。
“路好了,燈亮了,現在戶戶講文明,家家干凈整潔,紅色旅游更好地帶動鄉村旅游發展。”花茂村黨總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彭龍芬談到交通帶來的改變,喜笑顏開。
作為“四好農村路”全國示范縣,“十三五”以來,播州區共投入公路養護資金6786萬元,打造“美麗農村路”306公里。
“近年來,我們探索出一條革命老區推進‘四好農村路’建設的新途徑”,遵義市播州區委副書記、區長張紅兵介紹,初步形成了內聯外通、通村暢鄉、班車到村,安全便捷的農村交通運輸網絡。
花茂通村油路一旁,“我在花茂有塊田”的鄉愁標語成為新晉打卡點,“來花茂村種田去!”從貴陽來的李女士一行人對著身后的田園拍照。
沿著公路兩旁的田園,游客在花茂短暫逃離城市喧囂,感受著自然與鄉野的寧靜,花茂村成了遵義人民的“后花園”,也是各地游客的“美麗鄉愁”。
小青瓦、白粉墻、柏油路……這里看得見山,望得見水,花茂村的蝶變煥新,觸摸著時代的脈絡,詮釋著交通的改善,講述著山鄉的巨變。
?。ㄙF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力維)
一審:羅忠顯
二審:付芳婧
三審:申謀
文章評論
其他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