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農田的應用,讓農戶從“會種地”變成“慧種地”。近日,在銅仁市松桃自治縣普覺鎮“稻—耳”輪作種植基地,數十名村民正在菌壟間來回穿梭,采摘、挑揀、晾曬……一派繁忙的景象。
“自從‘稻—耳’輪作種植基地建成以后,現在用手機登錄智慧管理平臺,土壤墑情、溫濕度、菌苗長勢等情況一目了然,非常方便。今年我種了5萬棒木耳,長勢喜人,預計產值可達20萬元。”種菌大戶梁興貴說。
“閑田”變“寶田”,錢糧雙豐收。黑木耳產業周期短、見效快,在剛收割完水稻的冬閑田里進行種植,第二年黑木耳采收完畢,稻田又可以接茬種植水稻。這樣的輪作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擴大了黑木耳種植規模,又能為村民提供增收渠道。近年來,普覺鎮以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模式,發展木耳種植70萬棒,產值約300萬元。
高標準設計、智能化應用打造的現代化“智慧農田”,對電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,育苗、生長、采收及灌溉、控溫、庫儲等環節,離不開可靠的電力保障。為有效滿足高標準農田智能化種植的用電需求,南方電網松桃供電局結合基地的相關規劃布局,實施配電網改造升級工程,優化網架結構,服務智慧農田建設和菌業產業發展。共計新建10千伏線路800米,裝設200千伏安變壓器1臺,進一步提高了基地的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。
今年,松桃自治縣擴大種植規模,形成種植、加工、銷售的全產業鏈條,在普覺、大路、孟溪等鄉鎮發展“稻—耳”輪作產業共計430畝,約300萬棒,預計年產值1200萬余元。該局針對臨時用電業擴報裝,開通辦電綠色通道,簡化業擴流程,實施容缺辦理,并走進田間地頭,上門提供“掃碼辦、刷臉辦、一證辦”等便捷辦電措施,多渠道、多方式及時滿足客戶用電、繳費需求,助力種菌產業發展。
?。ㄌ锝埽?/span>
一審:羅忠顯
二審:付芳婧
三審:申謀
文章評論
其他評論